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我校2010级农学博士文阳平
在这个知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学历化越来越高的时代,拥有一个博士学位并在研究上取得一定成就,是每位大学生甚至是中小学生想要追求或者正在为之奋斗的目标,那些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也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人则成为每位学生羡慕敬佩学习的对象,在我校就有这么一群人,其中农学院2010级农学博士文阳平便是这群人中的一员。
文阳平出生在秦巴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和大多数的家庭一样,祖祖辈辈守着几亩贫瘠的土地生活,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日子相当清贫,因为生活的窘迫,他曾多次向父母提出辍学回家,却都被父母拒绝了。1996年,文阳平进入高中学习,这一年成绩一向优异的妹妹选择主动退学,把机会留给哥哥。父母的坚持,人生路上妹妹的退让,这些都让文阳平内心受到的强烈的震撼,他放弃了辍学回家的念头,在家抢着帮父母干活,在学校认真努力读书。生活的锻炼赋予了他一种坚韧不拔、执着上进的性格。2000年,文阳平考入安康学院,在这里他在参加勤工俭学的同时依然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并于2003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延安大学,2004年,他以出色的成绩毕业,所撰写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延安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毕业后,文阳平进入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第二高级中学任教,工作中与社会的亲密接触他发现自己更喜欢在科研中探索,为了梦想,他在认真教好学生的同时,每天都自学到半夜,并终于在2007年,顺利考上了我校理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攻读硕士学位,从此走上了他的科研之路。
从硕士研究生开始,文阳平就开始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团队合作的能力。在2008年5月,他在导师贺浩华教授的推荐下,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徐景坤课题组开始从事电子型导电高分子生化传感器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基础探索研究。文阳平做的课题是两位导师合作的一个全新课题,两课题组均没有该课题研究的相关经验,他自身的基础理论功底也很不扎实。因此,他在研究生阶段必须来回奔波于课堂与实验室之间进行理论基础课程和实验基本操作与技能的学习。借助网络,他还要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细致的阅读。此外,文阳平还依托江西农业大学教育部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大量实验条件的探索与尝试;利用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和江西科技师范学大学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对一部分实验仪器进行搭建和实验操作方法进行摸索。为了采样,他时常冒着高温去大田进行水稻栽种和采收,每次回宿舍时都是一身污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课题组的老师和师兄师姐都劝他重新换一个课题,甚至导师也同意停掉这个实验,但他经过认真考虑依然坚持做这个课题,并对同学和老师说“新课题,总要有人去摸索,去尝试”。文阳平的很多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累了就在实验室躺一会儿,醒来继续他的实验摸索。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性实验终于获得初步结果,在论文成果投稿的初期,文阳平的内心就如刚开始接受课题一样,受尽煎熬:投稿多次被拒,大修后数据仍然不够全面,甚至有论文经过7次大修才被接受。但他没有灰心,“努力向前,努力向前”,怀着对科研的满腔热爱,凭借着坚韧的意志,经过5年的努力,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可以协助导师审稿SCI论文、可以独立设计实验并带领师弟师妹做实验的全能型科研人才。他的文章也一篇又一篇被接受,专利也一项又一项受理或授权。
在导师和院、校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截止2013年1月, 文阳平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计发表论文37篇,其中已发表SCI 20篇,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 10篇;申请国家专利9项,其中4项已受理,1项已授权;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1次;主持和参与基金项目6项。硕博期间曾多次荣获“优秀研究生”称号;国家、省和校级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正如文阳平的座右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一步步走向今天的成就。文阳平说,他的梦想是:贡献科研,实现高分子与农业应用的完美结合,开创应用新方向。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文阳平将继续坚守本色,脚踏实地得一步步实现他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