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计信院2015级硕士-刘津
发布时间:
2017-12-05
浏览次数:

2015硕士--刘津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

人物简介:

刘津,2015级硕士,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A类论文1篇,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发表SCI论文2篇(累计影响因子2.368),荣获201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A类二等奖、201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A类三等奖,2016年研究生院首届“挑战杯”英语口语大赛一等奖,曾任2016级新生辅导员,最终考核等次为“优秀”,积极参加学生活动。

人生格言:Do one thing at a time, and do well.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2017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刘津

伫立于前方的目标,如同珠峰,似乎遥不可及高不可攀。而需要做的就是行动起来。可以从最简单的入手,也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缓缓前行。不是去钦羡她人、不是去喊喊口号,而是应该把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有益的事情果敢地做起来,不怕失败不怕跌倒,敢于实践敢于尝试,这样才能离自己的人生目标更近一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研以及围绕科研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无一不是深刻应证这样的道理。

准确来说,研究生刚入学时的刘津平平无奇,成绩既不突出,似乎也没有显现出什么特别的科研天赋。科研白纸状态的她加入了刘木华教授带领的课题组。“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她知道只有勤奋和刻苦才能登上科研这座山峰。同时,课题组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浓郁的学习氛围也深深感染着她。为了能更好的开展实验,她大量阅读文献,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师兄师姐,碰到难点及时与导师沟通探讨。而就是这些平凡到不能在平凡的学习方法,让她逐渐成熟。她一直坚信巴甫洛夫式条件反射的理论体系。一个行为只要一直得到一个正面的刺激,并作出反应,持之以恒,就能够学会养成。这是符合自然的。

但这一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她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一直在失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她说她不是天才,也不是幸运儿,虽然沮丧,但那时能做的,也只有不断总结,不断思考,不断实验,等待实验成功的那一刻。科研就像爬山,不会有直接通往山顶的小道。有的小道仅到山腰处便呈弧形拐回山下。而方向感好的人在弧形的顶处就会察觉不对,或许就另穿山石树丛而继续向上。而有些人一直沿着小道行走,来来去去,但也总会有识破的时候。她说她就是典型的后者。想少走弯路,只有多思索,多学习,多弥补,让自己的方向感也好起来。

刘津似乎总有着自己的坚持,她的所作所为完全围绕着一个动词“做”而展开,不懂不会的事情先开始做起来,逐渐就会明白;担心的事情马上做起来,压抑的心情也会变好;想要实现的目标锲而不舍地做下去,总有一天也会实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曾说过“我讲的东西大家都知道,可是为什么我们之间差距那么大呢,那是因为你们只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距。”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拉开了距离;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分出了高低;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差别。有理由相信,如果刘津坚持自己的理想,继续做一个行动在先的人,她一定会带给人们更大的惊喜。